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九十九章 干净利落 (第2/2页)
有事,结果一直没人接。” 陆文一直观察着这位负责人的神态举止。 “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,普通人就算打电话过去没人接,也不会直接报案。”他看着负责人,“很多情况都会导致没人接,比如晚起,比如宿醉,还有别的种种原因。” “一般是这样。”银行负责人苦笑道:“但是老林他这两天的表现很反常。” “怎么反常?” “他这两天经常给我们说,如果他哪天早上突然没来了,那可能就是出事了,叫我们直接打电话给执行局。” 确实很反常。 正常人不会说出这种话来。 但联想到这两天发生的事,连续两起死亡事件,也就能想通了。 第三位死者确实与前两位有某些联系,当年做过某些事情。 “这么反常,你们没有询问是发生了什么事吗?” “当然问了,但老林他始终不肯说,我们也没办法,还以为是他年纪大了,可能精神状况不太好,就叫他注意休息。” 和上一个死的杜长庆比较像。 这个林自强在工作的银行里有很高的口碑。 “六年前,我们银行突然遭遇了一群抢匪,很凶悍,手里都有枪,很多安保人员一个照面就被打成筛子了,还有的见势不对立刻投降,但老林他没有,一直和那些抢匪对峙。” 银行负责人说出了一件资料上有记载的抢劫案。 那个抢劫案至今还没告破。 “虽然最后金库依旧没能保住,但老林当时表现出来的勇气让我决定一直将他录用到退休。” “抢劫案……” 陆文仔细咀嚼着这三个字。 他想起流浪诗人留下的那句话。 【你背叛别人时,也背叛了自己】 背叛与抢劫案,似乎可以有那么一点联系。 陆文联系了冯富贵,几分钟后,他拿到了当初银行内部的监控录像。 “所有抢匪都带着面具,无法识别,进入银行后,迅速击毙了各个角落里的安保人员,仿佛他们事先就清楚所有安保人员的位置,这个可以解释,他们可能是踩点过。” 接下来。 剩余的安保人员发现对手太强,为了自身安全考虑,纷纷放下枪支,不做反抗。 而林自强则一直靠在转角的地方,利用墙体作掩护,与那些抢匪交战。 “抢劫这种事,最忌讳拖延,尤其是抢银行。” 拖得太久,执行局的人就到了。 所以那些抢匪用大厅里普通民众的生命去威胁林自强放下枪支。 最后,林自强不得不放下枪。 他被几个抢匪打晕,扔在人群里面。 然后那些抢匪勒令一个职员带他们去地下金库。 在执行局众人赶到之前,这些抢匪顺利带走大量现金,逃之夭夭,并且成功在郊区摆脱了执行局的追捕。 “这么多年了,都还没破案,又是一桩悬案。” 陆文在思索那‘背叛’两个字。 他忽然想到第十三区一个比较经典的学习案例。 在那个案例中,银行保安与抢匪里应外合,在所有人面前演了一出戏,最后成功带走银行的大量现金。 但那个案子很快就破了,因为那个保安没有沉住气,在抢劫案发生后不久就辞职,当时第十三区负责那个案子的执行官们对此疑惑,就开始暗中调查,发现这个保安花钱大手大脚,像是一夜暴富。 于是众人就将其捉拿,审讯后得到了另外几个抢匪的地点。 “感谢你的配合,后续有任何进展,我们会尽量通知到的。” 两人告别了这个银行负责人,走出银行大门。 第十五区有很多银行,几乎都是私人的。 一家被抢过的银行,很难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。 但这家银行在六年前那个抢劫后又增加了安保人手,并且定期演练,加大宣传力度,没有拖欠任何一笔资金,所以至今依旧屹立不倒。 “我想到了第十三区一个经典案例。” “保安和劫匪合作?”魏伯安笑了笑,“这种事在第十区也发生过,而且不止一起,很多小型银行都承受不住一次抢劫带来的后果,只能申请破产。” 两人回到车上。 案发地点是死者家里,距离这里痕迹,开车几分钟的路程。 现场已经被封锁起来了。 两人赶到时,执行局的人正在房间内收集线索。 还有一部分人在询问四周的住户,大概就问问有没有听到响动之类的。 “奇怪。” 陆文看到死者后,生出疑惑。 “这次死者死得很快,一刀封喉,并没有遭受折磨,这很不符合凶手之前的作案手法。” 折磨似乎一直是这位流浪诗人的典型标志。 网络上很多人都觉得不应该废除死刑。 甚至他们认为就算是曾经的死刑,枪毙、电椅之类的,都过于人道了,而某些凶手不应该得到那样人道的待遇。 这个流浪诗人让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,大快人心,所以他才会在网络上有那么多的拥护者。 “现场同样没有打斗的痕迹。” 没有钱财遗失,没有翻动的迹象。 杀完人就走。 干净利落。 “周围的邻居反映,他们在早上六点多的时候,听到了这边有敲门的声音,似乎还有说话声。”冯富贵说道。 “听清楚说了什么吗?”陆文问道。 “没有,而且当时才六点过,很多人还在睡梦中,就算醒了也是迷迷糊糊的,他们连准确时间都不清楚。” 陆文退回到门口。 死者的尸体就倒在距离门口不远的地方。 “按照平时的习惯,死者六点刚过就会出门,晨跑去银行上班,当但今天早上,他出门之前,听到了敲门声,打开门后,还与那人有过简短的交流。” 又是认识的? 当然,不认识也可以有交流。 “凶手就站在门口,取出准备好的刀,一刀封喉,相当精准。” 现场并没有凶器。 凶手只是来了,杀了个人,留下一张纸条,然后又走了。 从头到尾,甚至都没有踏入过死者的房间。 “他这次留下了什么话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