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七四章 太子大婚 (第1/2页)
农家娇女有点泉正文卷第四七四章太子大婚过了元宵节,朝堂上下,都为太子大婚忙碌。 到了二月初三,辰时初,三百人喜乐队随着十大花车,花车上载着京都各楼子的头牌、花魁。 花车从淳华坊入沿着西大街,一直到东大街,花车一路走,花魁一路唱。 有的展开黄莺般的歌喉,有的揭开神秘面纱,还有的抚琴吟诵。 各家花魁一展才艺,争妍斗艳,引来阵阵欢呼。 如同貌似天仙的花魁,平日里带上两根金条,也未必能看得到,听得她唱一首、弹一曲。 如今不仅能听乐曲,还能一睹芳容,真是天大的好事。 京都的百姓,纷纷走出家门,观看花车,向花车上的花魁、戏班子、杂耍板子鼓掌。 辰时末,在礼部的带领下,太子走出朱雀大门。 先是三标旗士兵开路,接着是举牌的、吹唢呐、箜篌的走出,再是太子殿下的红马。 雕龙画凤的三十二台人力大花轿,也走出了朱雀门。 别人家迎亲多是唢呐领头,太子殿下的队伍与众不同。 是以军鼓领头,牛角号随后,配合着身后的唢呐、箜篌、锣锵,听得百姓热血沸腾。 “太子迎亲,放鞭炮。” 当太子的马蹄踏上东大街,人声高喊: “有凤来仪在此祝殿下百年好合。” “隆州龚家在此祝殿下白头到老。” “绍兴宜家在此祝殿下早生贵子。” “南阳王家在此祝殿下夫妻美满。” …… 高喊的不断,一路过去,各家商号纷纷给出诚意。 京都聚集天下美食,聚集天下商号,聚集天下英才的地方。 没有什么地方比京都更美,比京都更热闹。 没有比太子殿下成亲,更为热闹的了。 但凡是商家,都挂出红绸,挂上红灯笼。 今日但凡在京都做买卖的商号,都喊出了优惠,喊出了自家的折上折。 这场面,比当年新帝登基还要热闹。 街面上人潮涌动,百姓都跟着太子走。 当走过某处街巷,一众穿着红衣的男女老少们大喊:“苏记王记各家掌柜,给殿下请安。” 穿着红绿衣裳的王龙,指挥着大家:“起。” “一祝啊!龙凤喜呈祥。 二祝啊!吉星照洞房。 三祝啊!夫妻老白头。 四祝啊!儿孙喜满堂。 五祝啊!天官来赐福。 六祝啊!福寿与天齐。 七祝啊!五湖四海收。 八祝啊!五谷丰登景。 九祝啊!国课钱粮满。 十祝啊!国泰民安康。” 怀礼对大家拱手,感谢大家捧场。 王龙闯过了侍卫的拦截,挥手对两侧的窗户大喊:“撒。” 两旁的窗户一同打开,一把把铜钱、碎银,伴随着红纸,从天上撒下。 这是名副其实的钱雨,百年难得一见的钱雨啊! 普通百姓老早蹲下捡钱,那些看热闹的小官小吏,也顾不得矜持,弯腰去捡钱。 这一场钱雨,将太子迎亲,热闹气氛推到了顶点。 京都的男女老少,但凡捡了喜钱,一个个站起句句是恭贺。 喜庆话纷至沓来,几乎要挤爆太子殿下的耳朵。 前所未来的钱雨,让大家记住这百年的喜庆。 老人家说活了大半辈子,就怀太子大婚热闹。 士子写下诗词:京都人百万,与天同贺。百万京都人,共祝白头。 ………… 曹家府邸里主家与宾客,既紧张又喜悦。 “来了,来了。” “老爷,天子殿下的轿子,马上到府门前了。” 曹大人紧张得很,“各方人马准备。定要将新郎拦在前院。” “老爷,老爷,一同前来迎亲的是恩望侯。” “老爷,老爷,殿下不仅将文状元带来了,还带来了武状元。” 曹家的子弟哭笑不得,太子太不厚道了。 文武状元都带来了,还让他们拦什么门啊? 对对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