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844章 一路向西 (第1/2页)
司马光还在写文章。 自从上次被大宋名将那个蠢货骂了一通之后,他发誓要报复回来。 这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烈的人,但凡觉得自己受辱了,以后定然会寻机报复回来。 某要让韩琦再无脸面! 他一边发狠一边写,却没发现自己的心已经渐渐的转移到了辩论之上。 而这就是沈安的目的。 来啊! 欢迎来稿,咱们有理说理,让天下人来见证。 “水军大胜了!” “水军击败大食!” “万胜!” 外面突然传来了欢呼声,司马光抬头,揉揉眼睛,问道:“去问问何事。” 外面有人应了。 “谏院,水军都虞侯常建仁刚回京报捷,水军此次出海,击败了大食国的水军,后来更是上岸击溃了大食国主领军的大军,谏院……大捷啊!” 小吏哪怕跟着自己的老大也装作反对新政的模样,但此刻他再也忍不住了,忘却了伪装,那欢喜就洋溢了出来。 司马光感受到了那股子欢喜,更感受到了自豪和骄傲。 是啊! 水军又大胜了。 他低头看着自己写的文章,说道:“老夫知道了。” 他继续书写文章,可才写了十余个字,就忍不住把毛笔扔掉。 “水军胜大食,也就是说,以后大海就是大宋的了。想贸易就贸易,这是多大的好处?” “那常建仁竟然凶悍如此,为何这边没有这等将才呢?” 司马光的自言自语让小吏听到了,他还在欢喜之中,就顺口说道:“这边打压武人,所以武将不能出头……” 呃! 这话说错了啊! 小吏苦着脸,跪下请罪。 司马光摆摆手,喟叹道:“那沈安举荐了唐仁,唐仁成材;他举荐了折克行,折克行号称折无敌;他举荐了常建仁,常建仁由文转武,杀出了赫赫威名……他的眼光为何这般好?” 小吏逃过一劫,赶紧出去。 到了外面时,那些官吏都在欢呼,小吏问了一人:“那沈国公的眼光为何这般好?随便举荐一人就是大才。” 那官员一怔,认真的道:“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想着强盛大宋,而不是去争夺田地,去放高利贷……” 说完后,官员心虚了,说道:“这是你引诱某说的,回头你若是去谏院那里告状,某就说你是同谋。” 小吏怅然道:“某不会。” 原来是这样吗? 一心想着强盛大宋,自然会出人才。 而一心打着自己小算盘的旧党,自然是蝇营狗苟,就和沈国公说的一样,黄鼠狼下崽,一窝不如一窝。 欢呼声中,外面有人喊道:“说是弄了大食美娘子来了!” “在哪里?” 一群官吏都冲了出去,结果外面啥都没有,顿时就怒了。 正在纠缠时,司马光走了出来,众人赶紧行礼请罪。 马丹! 上衙时间出来看女人,司马谏院古板,怕是要呵斥啊! “好生做事。” 司马光急匆匆的就走了,众人一阵欢呼,然后又说着大食美人的事儿。 沈安也得了消息,还是王崇年送来的。 “……水军还击溃了大食国主率领的大军,沈国公,水军厉害大发了呀!” 谁都没想到常建仁带着水军竟然能打出这样的战果,唯有沈安。 “沈国公,那数千水军为何能击败了大食数万人马?” 这些问题沈安进宫之后,依旧被赵曙问了出来。 “水军不只是水军。”沈安看了常建仁一眼,满意的颔首,然后说道:“臣当初就对他们说过,水军要能水陆两栖。何为两栖?在水面上,水军要能击溃目及之处的所有对手。而在陆地上,水军依旧能击败任何挑衅!” 赵曙只觉得一股子锐气袭来,不禁赞道:“若是能如此,水军可为大宋栋梁。可水军要如何方能陆海皆能?” 什么水陆两栖,赵曙听不惯这个说法。 可沈安却觉得水陆两栖这个定义极好,“陛下,水陆两栖是水军将来的必然。如今水军的战船越造越大,那么相应能带的人马就越来越多,先前臣不是建言调派了数万人马在登州一带适应出海吗……” “适应是适应了。”赵曙的面色有些古怪,“可辽人以为大宋是要从水路进击,于是一夕三惊。” 呵呵! 沈安没想到这个无心之举竟然收获不小,不禁暗爽,“水军原先靠的是跳帮战,所以每次出击都带着大批步卒。以后水军多了火炮战船,跳帮厮杀就免了,如此可以多建造运送人马的大船。” 韩琦觉得这事儿有些问题,“若是出动数万人征伐,粮草怎么解决?” “第一,大宋的海船可以携带粮草。” 后世郑和出海的规模更大,船上甚至还养猪。 “其二,大宋以后可在各地建造补给的地方,比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