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章咸鱼翻身有梦想 (第2/2页)
远。 就在银行附近的一条胡同里。 一路上,云峰同老太太攀谈,得知老太太姓李,丈夫姓张,从前老头子是个古玩爱好者,开了一家小小的古玩店。 后来,这张大爷,得了不好的病,需长期治疗。 古玩店是无法再开了。 家里为了治病,为筹钱,将家里能买的都卖光了。 只剩下这一小袋银元,和一小袋铜钱,和一些不值钱的瓶瓶罐罐。 银元还好说,银行兑换。 这些铜钱,就不好说了。 银行不兑换,对老百姓老说,这铜元就是废料。 街上收废品的,倒是收购,可每斤只给二块八毛钱。 老太太实在舍不得。 说着说着,老太太老泪纵横。 云峰心里也是一酸。 有心帮老太太一把。 随着了老太太到了她的家里,云峰定眼一看,真是家徒四壁,什么东西都没有。 哎! 云峰有些心里发酸。 在我们大华夏,什么都好,就是人,生不起病。 一旦生病,多少年的积蓄,都没有了,还得拉一屁股债。 一场病,就把人打回原形。 老太太从屋里,拿出了一个灰色的布口袋,口袋里面鼓鼓囊囊,显然是装着一些东西,云峰接过口袋,打开口袋一看,这里面装着一些铜元。 “所有的都在这里了,我已清点点过,有二百多枚。 小哥,这铜元,不值钱,你看着给吧!” 云峰从口袋中掏出一把大团结,大约有五六百元,数也不数,就递给了老太太。 “太多了,太多了。” 老太太道。 “老人家,多的你拿去,给老大爷去治病。 我今天只有这么多,还是刚刚开的工资,要不然我还能多给一些。” 云峰动了恻隐之心。 有心帮老太太一把。 “好心人呀!菩萨会保佑你,你好心,必有好报。” 显然老太太是信佛之人。 云峰在老太太千恩万谢中,告辞了。 云峰提着装着银币,铜元的灰布口袋, 走向回家的路。 云峰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,仿佛时光倒流, 又回到唐风宋雨,明月清风的古代。 这周村古城,始于春秋戰国,是齐国的於陵邑。 一直到唐朝,仍是齐地经济文化中心。 明清开放商埠以后,商业极其发达,与佛山,景德镇,朱仙镇齐名,号称无水的旱码头。 古大街上,大清朝的邮局依然还在。 著名的东方商人,章丘旧军孟氏冢族,创立的谦祥益,瑞夫祥,瑞林祥,瑞生祥,元祥,阜祥,春和祥,等八大祥,名闻天下。 旧址犹在。 英美烟草公司,南洋兄弟烟草公司,曾经名震东亚。 这公司的旧址依然保护的很好。 穿过古大街,就是丝市街。 这丝市街,是古代交易丝绸的市场。 周村的丝绸,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椐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丝绸,郑和下南洋的丝绸, 都来自周村这古老的丝市街。 明清以来,更是全国蚕丝交易最繁荣市场之一。 当时客户云集,来自全国各地,甚至.俄罗斯,RB,高丽,印度,伊朗的商人,络绎不绝。 古丝市街,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。 走过丝市街,就是银子市街。 云峰走在银子市街上,这里是古代银号.钱庄。 票号荟萃之地。 全国有名的大德恒,大德川,三晋元,新厚合,都在这条街上购地建房,开有钱庄。 更有著名的,号称汇通天下的,山西乔冢的大德通,旧址仍在。 大门上方的“大德通”票号,五个金色大字,据说是当年乔其庸亲笔所书。 经营票号的柜台仍在。 乔家在这条街上开了三家分号。 银子市钱庄,鼎盛时有128家之多,业务遍及全国。 是明清以来中回唯一的金融一条街,号称中国的“华尔街。” 走在中国的华尔街上,仿佛听到古人啪啪啪啪的算盘音,吐金出银。 当年真是钱似流水,汇通天下。 银元,铜元,票据,钱庄, 云峰似乎想到了什么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