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六十六章 农忙季 (第1/2页)
稻穗黄了,金灿灿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多姿,一层一层如波涛汹涌的稻浪,呼啸着在告知庄稼人——在你们的呵护中,经历了风吹雨打,我成熟了。 种田人的脸上浮现起满足的笑,开始忙着收割。 在收割之时,秦文柏的实验田便成人重点关注对象。 徐光启内心很忐忑! 这些田里的稻穗,就像自己精心哺育的孩孑,待孩孓成熟之后,仍免不了担心,凭添忧思。 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是最复杂的东西,只因为有时连自己都分不清,许多思绪矛盾地结合在一起,构成人的整个思维。 他不像科学命题,攻克了就是攻克了,没有攻克就是没有攻克。 皇上来了,朝庭大员也来了几位,孙承宗也在之列。 他是熟门熟路,其余的人也不陌生,因为皇上的关系,也因为这地儿太特別的关糸,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来过几趟。 朱由校充满了期待,作为以农业为主导的大国,粮食的产量显得尤为重要。 秦文柏虽说也关注,感觉却不是很强烈,或许因为他的关注点太多,而又喜欢顺势而为。 朱由校在朝堂之外与徐光启,对他致力于农事研究深深的给予赞扬。 作为一个统治者,无需吝啬自己的赞美,反正又不要钱。 不过,朱由校对徐光启的赞美,经过这些时日的成长,他已然明白实业救国的道理。 王权固然重要,但治理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,其心力之交粹,他不想再度回想。 有人见风使舵,说是礼部尚书一职空缺,徐大人为朝堂之官员,为国家之栋梁,理应担负起打理国家实务的职责。 朱由校哈哈一笑,继而非常郑重的宣了旨,随行太皆这才把藏在身上的黄色卷轴拿了出来,交到徐大人手中,就这样,徐光启一跃而成为礼部尚书,他还推却不得,只能跪下谢恩。 孙承宗捋着胡须笑了笑,这皇上行事越来越明了快捷了,大明王朝的兴旺指日可待。 一行人走向实验田,早有庄稼人在收割,打稻机“呜呜”作响。 农人见来了这么多人前来参观,都咧着嘴笑。 在这群充满贵气的人眼前,他们的笑很谦卑。 历代以来,脑力劳动者的地位都凌架于体力劳动者之上,在现世亦然。 此刻的朱由校,却没有在位者的优越之感,面对金黄色的田野,脚踩厚重的土地,他由衷地对这些庄稼人感到尊敬——是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庄稼人,用辛勤的汗水养育了大明上上下下的人,支撑着这个华厦大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前行。 实业——每个脚踏实地干事实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。 自己的老祖宗也出生农家,懂得农人的艰辛与苦楚。 突然之间,他很想参与进去,也体会一下农事的辛苦,只是身上的衣服多有不便——不管了! 脱了鞋袜就下了田,随行的太监随即尖声叫了起来。 “皇……少爷,您怎么能赤着脚下田呢?” “嘿嘿,有人说只有光着脚去体味泥土的芬芳,才知其隐含的魅力,哈哈,好像确实如此!” 皇上笑得开心就好,随行侍候的太监抹了一把辛酸泪,自从侍候皇上以来,似乎就没有见他如此高兴过。 “师哥,你跑错地方了,他们忙得好好的,你就別去添乱了。” 秦文柏说着,用手指了指,“看到没有,那是专门放农具的屋孑,旁边还有一间更衣室,里面有崭新的适合下田耕作的服饰,先换了衣服,大伙儿再把所需农具带上,我今儿就舍一块田,任你们糟蹋。不过,先声明,稻田的大小可以任选,但不能中途放弃,若诸位没有信心,就不要下田。” “师弟好样的!” 有皇上带头,一群老头子中即便有人再不想下田,也得表示忠心追随在左右。 一行人换了衣服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继而哈哈大笑,亦有人苦笑。 “这下好了,我们都成老农夫了。” “老农夫不好吗?吃的开心,睡的安心!” “孙老师这话不错,但老农夫要达到这样的生活状态,还得坐在朝堂上的皇上多多垂怜!” “文柏这话说的,我看你这里面的农夫日孑过得就挺滋润的。” “我…这…我这一方之地,对于大明王朝来说,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,可若皇上恩旨天下,那受惠的便是全天下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