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破局_第一百五十二章 秦文炯的决定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秦文炯的决定 (第1/1页)

    晚春的气温很舒适!褪掉冬天里层层包裹的衣服,整个人似乎也轻松了不少。

    可,秦文炯既没有感受到舒适,也没有觉得轻松。

    我决定进官学读书。

    对家人说出这个决定,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

    这样的想法不是此时才有的。

    曾经,他也想过,想获得秀才的身份,那样就可以畅行于天下,可,一直没有条件或是没有时间进行正规的学习。

    他不是四弟,有神仙爷爷的帮助,做起事来顺风顺水,想发展经济就发展经济,想获得秀才的身份就获得了。

    当然,他知道四弟的天分原本就比自己高。

    这一点他不得不认可。

    获得秀才的身份,这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。

    在这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指引下,这份需求又变得强烈了几份。

    原来,他不敢想!

    现在,随着家庭环境的变化,他敢想了,他不想放弃。

    他才十五岁,还是读书的好年华。

    听了他的决定,家里所有人都沉默了好久,或许,感觉他的决定太过突兀。

    半晌后,秦啸成才表情严肃的说出了自己的态度。

    “想上学,是好事,眼下家中的各项事业都有了稳步发展,你抽身出来去学习,父亲支持你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父亲!”

    秦文炯显然没想到会如此顺利,在他的想象中,或许还要费一番唇舌才能说服家人。

    毕竟从现在家中的形势看,他去读那些之乎者也的书有多少意义,谁也说不上来。

    或许还会认为进自家公司的学堂更合适,毕竟那里开设的课程很全面,更具实用性。

    秦文西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说的,但她的话只说到一半,就被大姐拦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二妹,三儿今天对我们郑重地说出来,肯定有他自己的考量,我们做jiejie的只能支持,毕竟这也是正途。”

    虽说秦文西心里仍有些不认同,但也没再说什么。

    她感觉一家人的日孑好过了,可这心思似乎也越来越多了!她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姐弟长大了衍生的变化,还是因为财富增长衍生的变化。

    有时甚至觉得,一家人所谓的一团和气,只是一种表象,她被自己的这种感觉所震惊!也为这种感觉感到害怕,甚至有些许的悲哀。

    做娘亲的没有说话,于李云而言,心底并不怎么赞同,在她的感觉上,一家人就这么走下去挺好的,没必要改弦异辙的去强求。

    但当父亲的已经表态支持了,她说什么已经没有意义,正如倩儿所言:三儿能提出这样的想法,肯定也是深思熟虑过的。

    不管怎样,秦文炯的决定获得了肯定。

    秦文柏微微笑着,拍着肩膀对他进行了鼓励。

    他不觉又有些抱愧,因为四弟,家中的境况才得以改善,而他,似乎改变了尽全力帮他达成所愿的初衷。

    他歉然地笑了笑。

    “希望你不会怪三哥,三哥与你同上了两年学堂,后因家中状况而不得不退学,但这在三哥的心里,终究是一个遗憾,我想把这个遗憾补回来。不过,你放心,铁矿那边的事情我依然会照应。”

    “三哥何必这么说,想静下心来学习,也是三哥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,我又怎么会因此事怪责于你?”

    有了方向,又获得了家人的支持,秦文炯正式走进了学堂,等待他的是什么?他无从去思考,只知道现在,他想这么做。

    人是奇怪的矛盾体,可以单纯地学习了,却也不觉得轻松,或是有任何的快感!

    反倒是秦文儒很高兴,兄弟俩成了同学,同进同去,一起学习,一起讨论……一个说不拢,俩人就会争得面红耳赤,争论过后,又会各自翻书,想找出击败对方的充分依据。

    这样学习的效果很好!

    在他的陪伴下,秦文炯开始享受这种单纯的日孑。

    虽说这期间也会有彷徨和自我否定的时候,但与做事业比起来,还是无忧无虑多了。

    他永远记得铁矿的日孑,在大哥与四弟离开之后的最初那段时间里,似乎所有的压力都压到了他的身上。

    对于当时年仅十二岁的他,心里是恐惧和不安的,同时又隐隐地感到高兴!

    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。

    那段日子,他每晚都做噩梦。

    他反复梦到有人抢他们的钢材,或是被官府抓了起来,下到深不见底的牢狱里……醒来之后,浑身都是湿漉漉的。

    庆幸的是,自己挺过来了。

    秦文炯甩了甩头,摒弃掉对过去的回想。

    为了对应科举的需要,官学所讲的四书: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孑》,都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整理注译过的全本,其由浅入深,科举考试的考题都出自本书。

    学习的过程亦充满了矛盾,但他是带着目的去学的,势必就要把他学通学透,在理解的基础上,还力求背诵得滚瓜烂熟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喜欢学习那些专本,并用自己的理解去学习,这是他对学习的执着。

    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
    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德: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焉,则不得其正,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,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,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此谓修身在正其心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这些,他曾经也学过,但那时学和现在学显然已有所不同。

    为了更好的学习,他选择了住校,他给自己的时间是两年。

    已经步入仕途的岳书麟听说后并不觉得认同,似乎也有违初衷,虽说这几年发展还算顺利,看似也盘活了大明许多地方的经济,但真正的隐患并没有解除。

    况且,这些年与秦文柏讨论的多了,更觉得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学者可悲可叹,有时甚至觉得可恨……

    这之后他也试着与秦文柏说起,为什么没有拦着他。

    秦文柏笑了笑。

    “这个时候拦着,肯定适得其反!再说,他是哥,我是弟,即便不是这样,我也得顺从他的心意,毕竟任何人都可以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。”

    心直口快的二姐也曾跟秦文柏淡起自己的感受,他亦是笑了笑。

    “二姐不要怀疑有它,这是成长的代价,一个人长大,渴求的东西便多了,而且三哥只是去入官学读书,不要因为有了自己设立的学校,就认为进官学读书没有了价值,官学有官学的优点,我们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优点,就看学的人怎么吸取到这些优点。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