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章 少壮不努力 (第2/2页)
了。 一直打的树条都断了,李朗这才停下来。 揪着几乎到了他眉毛高的弟弟,李朗脸上却很平静,平静的吓人。 “你今年十五了吧?” “嗯!”李平目光慌张的点点头。 李朗脸上终于复杂起来。有痛心,有恨铁不成钢,还有那么一些愤怒。 “十五,你不小了啊!可看你那熊样,马上就中考了,你打算咋办?以后还这么不着调!?你就忍心让爸妈再为你发愁?就想让别人笑话咱家?” 劈头盖脸的一顿骂,李朗甩开弟弟的领子,胸口不停的起伏。 按原本的发展,李平初三毕业后没考上高中,就在家务农。再后来,成家后又出去打工,一直到中年都在外奔波,累出了一身伤病。三兄妹里,就李平过的苦了。 重重的呼了口气,李朗随手扔了那半截枝条,心头一阵疲惫。 这乱糟糟的生活啊! “这是我最后一次教训你。再这么下去,谁也管不了你!” 说完,李朗向meimei招招手,俩人向家里走去,只剩下李平还在原地发愣。 …… 傍晚的时候,李朗去河边收地笼,李平却是默默的跟了过去。 “哥,我错了。”跟着李朗的脚步,李平小声道。 “说这没用,得看行动。你有什么打算?”李朗头也不回的道。 “高中我是考不上了。回家种地呗!”李平有些沮丧的道。 他不是不知道未来堪忧,可又能怎样呢?努力学习对他太过困难,索性不去想,任凭生活的温水最后烫死他吧! 李朗叹了口气,说道:“看情况吧!也许有转机呢!” 也许,真的有转机的。 兄弟俩一前一后,很快到了河边,李朗找到麻绳,开始往岸上拉。 “哥,这是啥鱼笼子啊?”看着已经露出水面的地笼,李平好奇的道。 “地笼!” 李朗手中的绳索越收越短,很快,笼子里的情况就清晰了。 “有鱼!”李平兴奋的道。 哗啦 地笼被提到岸上。笼子里顿时热闹起来,大鱼小鱼一齐翻腾,在夕阳下鳞片都翻着红光。 看起来收获还不少。 这年头河里鱼很多,又肥又傻,有吃的就上钩。村里有人捉鱼,可多数人一来没工具,二来嫌麻烦,捉的人很少。 “去截一段白蜡杆!”李朗说道。 他们俩没拿盛具,只能用树枝串鱼鳃了。 手伸到笼子里,李朗开始清点收获。最大的是一条鲤鱼,得有小半斤了,鲫鱼更多些,还有一些泥鳅,虾米。 “这么多鱼!”李平眼睛瞪的大大的,离不开那笼子了。 李朗也不吭声,把鱼全串到树枝上,又重新往笼子里放些青草蚂蚱,扔回了河里。 “回去吧!”提着沉甸甸的串鱼树枝,李朗招呼道。 当天晚上,李家的伙食大为改观。一整盆的鱼汤,泛着奶白色。炸鱼当然更美味,但太费油,不过鱼汤也凑合了。 三兄妹都吃的肚子滚圆,实在吃不下了才罢休。 接下来的两天里,李朗的捕鱼事业进一步扩大,从一个笼子变成了四个,差点把家里的那丛竹子砍光了。 一天下来也能有个十多斤的鱼获,家里自然吃不完,李朗就拿到集上低价处理。两天下来,统共也有个三四十块的收入。当然,都落到了他自己口袋里。 两天假期一晃而过,第三天上午,李朗要返校了。至于李平跟李蕊,他俩学校近些,下午才去。 “好好学习,好好考试。”李恒志叮嘱道。 “我知道。”李朗点点头。 他下次回来,应该是高考后了。 “这几个鸡蛋你放好,补补脑子。”这是张巧娟的叮嘱。 “嗯,我知道。”李朗把鸡蛋揣到了布兜里。 “我走了。”李朗走到门口,转身道。 “路上慢点。” 背着布兜,李朗大步走到前边路口,跟李立汇合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