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80章 沂州第一才子 (第1/2页)
“使相!恕卑职耳拙,还请使相恕罪!” 要是苏辙身边的跟班喊他,刘葆晟根本就不会如此紧张。可要是换成了苏辙喊他,由不得他不诚惶诚恐了。 在此之前,刘葆晟几乎是朝堂上是个人都可以呼来喝去的小人物。 别以为三品的将军很厉害,在朝会的垂拱殿上,刘葆晟站班的地方,都快到大殿的门口了。谁会搭理他一眼? 即便是王家、曹家、高家不少家族靠着雪花盐大赚特赚,但这些家主看他的眼神就像是个不入流的奴仆。谈生意家族也从来不会出面,而是家中的管事。虽然大家族的管事,一般都是家主兄弟身份,大家族,控制的产业庞大之极。不是亲近的人,难以获得足够的信任。 两年来,除了想到自家女儿在宫中,还会时不时让太监送一些宫中的贡品之外,东京汴梁并没有让刘葆晟感觉到丝毫的温暖。 突然从三品将军,变成了太师。 刘葆晟的身份还没转过来,匆匆小跑到苏辙面前,躬身就要行礼。 苏辙也被吓了一跳,文官是看不起武将,但如果对方已经位极人臣,即便没有实权,也不会故意端着身份让对方参拜。 说白了,文官和武将都是朝廷的脸面,谁丢了脸,对朝廷来说都不好看。苏辙又是个死板的人,对这些规矩守的非常严密。 苏辙急忙拦住了已经习惯了的刘葆晟,急忙道:“太师,还请顾及一下朝廷的体面。” 太师,是朝廷的太师,也是皇家的太师。 苏辙即便是中书侍郎,但真要说起来,品级上还不如太师。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又称为‘三公’,是最为尊贵的特进官身。 刘葆晟这才想起来,自己是太师了。 自己稀里糊涂竟然成了太师了? 可惜不是太尉。 但太师也很不错了,至少对面位极人臣,太皇太后薨前任命的顾命大臣苏辙都已经要给他面子了。算起来,朝堂上以后能不给他面子的人已经不多了。 心中顿时冒出个胆大的念头,以后见到章惇,还要不要害怕? 好在,刘葆晟虽特进太师,但他还没飘起来,反而诚惶诚恐道:“使相抬举,刘某惶恐。时刻战战兢兢,惶恐得罪了上官。入京城近两年,原以为能和女儿亲近,没想到一入宫门,便是天人相分,见面都千难万难,想起来,不还不如在老家做个富家翁的好。” 说起来也奇怪,保守派不喜欢打仗,对外以熊著称。可是保守派的大佬对武将,还不错,至少维持了表面的尊重。 改革派激进,动不动就先打一仗,可是不管是王安石还是章惇,在对武将问题上,都表现出很轻慢的态度。尤其是章惇,更是颐指气使,拿下巴看人。而且,不管是王安石也好,章惇也罢,军事上的主要依赖还是文官,一个是王韶,一个是章楶。 能听到苏辙和颜悦色的问候,这让刘葆晟心中有种苦尽甘来的酣畅。同时对李逵的感激之情更甚。 要不是李逵的谋划,自己女儿能够在宫中站稳跟脚都难,更不要说他如今的太师官职了。靠着蛮横乖张,是能在宫中不被人欺负。只要有皇帝的恩宠,就不用太担心小命。但也会让自己在宫中活成个孤家寡人。 没有人追随,自然就没有好名声。 面对苏辙的劝说,刘葆晟这才有了当太师的觉悟,感激道:“使相所言极是,刘某日后定会注意言行。” “你我走走?”苏辙突然邀请道。 “使相请?”刘葆晟急忙伸手躬身,示意苏辙先行。 可是苏辙却拉着刘葆晟的手臂,不让他故意退后一步的机会,两人就这么在御街前走了走了起来,一边还看似闲聊似的说起话来。 苏辙问:“太师是沂州人,不知太师何时认识李人杰,可否和某说说我这位晚辈的喜好?” 问,喜好。 其实并不是想要问李逵的爱好。而是问李逵身上的优点。比如说:好读书,好阔论,有古君子之风等等 好在刘葆晟为官多年,自然也明白苏辙所问的方面。 不过李逵? 很难评价啊! 苏辙似乎感受到了刘葆晟的为难,不解道:“太师心有困惑?” “不是,使相还请容刘某想一想。”刘葆晟心里慌得很,他忽然发现自己认识李逵这么久了,似乎没发现李逵身上的优点。 能挣钱? 结交宦官? 这话要是说出来,刘葆晟笃定,苏辙立马会给他脸色看,读书人翻脸不认人起来,比六月天还要快。这些在他看来是有点的方面,在苏辙眼里是不折不扣的污点,怎么能说出口?至于其他方面……他突然想起来,李逵应该读书很好,要不然怎么可能跟在苏辙的亲哥身边读书呢?苏轼的文名要比弟弟苏辙可要响亮的多了。 再说了,李逵不是夺取了沂州解试第一,以解元的身份参加明年的省试吗?这不是才子,什么是才子?这样的人,老刘家就没出过。想到这里,刘葆晟顿时平息了内心的慌乱,目光之中带着武人对读书人的敬仰,庄重且笃信:“才子,大才子,我沂水县,乃至沂州第一大才子。” 听这话,苏辙要说不生气,那是假的。 沂州的才子是有,颜氏家族就在临沂。历史上的名人也层出不穷,一千多年的家族,自然底蕴深厚。颜真卿,颜推之,都是当时人杰。不过颜氏子弟都在太学中读书,颜氏的子弟,在京城也不算多出名,这已经是沂州最一流的人才了。和大多数文官一样,苏辙考量一个人的才能,首先从这个人的文章开始评价,能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且好学笃信,就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