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35章 科考真秘笈 (第1/2页)
科举宝典。 研习资料。 这话要是出自苏过之口,晁补之说什么也要相信。毕竟,天下的厚道人不多,但苏过绝对是晁补之见过的最为厚道的人之一。 文章学问功底扎实,性格朴实无华,这样的人,要么被埋没到无人知,要么一旦成名,名扬天下。 只不过,苏过想要名扬天下还有一道坎,就是他爹苏轼,他叔叔苏辙。这是苏门弟子无法翻越的两座大山。几百年才出这么一个人物,想要获得旁人称赞一句——青出于来而胜于蓝,难之又难。何况苏家一门之内出了两个,加上故去的老苏苏洵,就是三个,苏家的子孙们实在是太艰难了。在晁补之看来,苏过的学问扎实是扎实,但距离他爹还有很远的距离要走。 这还是同时期相比,十九岁的苏轼和十九岁的苏过,他们就有一道实力上无法逾越的鸿沟。 在苏门之中,能够和苏轼才华接近的也就是黄庭坚了。 书法,绘画,诗词歌赋,甚至有些方面黄庭坚已经超越了苏轼。但对一个文人来说,奠定他文坛大宗师的考量只有一个,文章。 如今的苏轼,他的文章只有小苏学士苏辙可以比肩,但也差了一些。除此之外,活着的,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。 按理说,李逵、李云能够拜入苏门,并且在苏轼跟前读书,文章不说沾仙气吧,总该有点苏门的味道。 可让晁补之疑惑的是,李逵的文章风格多变,诡异到让他干瞪眼也没法子;李云更是……算了,李云的文章简直就是不知所云。 一直对李逵琢磨不透的晁补之,这才发现了真正的端倪。 抄文。 文抄公不丢人,但要是被人发现的文抄公,那就丢人了。 很快,李云、高俅也被人叫来。 晁补之虎着脸,从李云手里夺走了一卷手稿。看上面的字,晁补之有点天旋地转。就算是脾气很不错的他,也忍不住卷起书落在了李云的脑袋上,愤恨不已道“你这小子,就你的字,县试都过不去,还想着读书成功名,做梦去吧!” 李云茫然的看着晁补之,嘟哝道“师伯,您老又打人了!” “有吗?” 晁补之有些尴尬,他堂堂礼部省试会元,被一群小崽子气地整日喝人参汤提神,他容易吗?人参如今不算是什么大补药,但是苏轼很喜欢,认为人参近乎仙丹的功效,能让他延年益寿。连带着苏门的弟子多半会购买人参作为孝敬老师的礼物。 很廉价,但买的多了,就少不了吃一些。 晁补之瞪眼威胁李云道“我打你了吗?” 李云愣住了,想要点头。 “真打了吗?你哪儿疼?” 李云觉得自己肯定又替李逵背锅了,他哪儿都不疼,晁补之这等弱鸡能用书打疼他?这不是笑话吗?可事实不该是这样啊? 等晁补之转身之后,李云才愤恨的对李逵道“李逵,你又惹师伯不高兴。” “没有。”李逵撇干净自己,张口就反驳。 李云怒道“没有为何打我?” 李逵不屑道“昨日的功课你做了吗?” 李云顿时惊慌失措起来,惊呼道“昨日还有功课,夭寿呐!我竟然又给忘了。” 为什么是‘又’,因为对李云来说,晁补之布置的功课,他从来没有完完本本的完成过。时间长了,他习惯了,晁补之也习惯了。 沉冤昭雪,李云也消停了。 反倒是高俅看的好笑,他也准备参加科举。说起来完是受到了李逵的影响,之所以这么做,一来,苏轼有了辞官养老的打算,他这个苏轼专职小秘书有失业的危险;二来,他偷听了李逵对李云的科举法门的蛊惑。 觉得自己也有机会。 只要过了解试,别说省试那么遥远的事了,就算是他投军,有了举子的身份,他也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前程。于是,只要有空,他就和李逵、李云一起读书,最近也开始学着写文章。以前他对文章策论一窍不通,但是通过李逵的办法,他发现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。 晁补之愤恨不已的盯着李逵,他认定了李逵肯定是始作俑者,而高俅性格jianian滑,俩人连带着将李云这个朴实的小子给带坏了。 要是李云能听到晁补之的这话,顿时会感激涕零的诉苦道“师伯,您真是火眼金睛,一眼就看穿了李逵这厮的jianian计。” 不过,晁补之是来验证自己想法的,而不是来听李云心声的。 对他来说,李逵、高俅的根基不稳,读书太少,李云更是不知所谓,连根基都没有打好。这样三个人,还信誓旦旦地想要参加科举,着实让他窝火。当初他十七岁的时候,还在琢磨自己的文章,凝练文字,不敢轻易下场赶考。 可看看李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