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七十一章 推演星 (第1/2页)
听到“镇国之宝”四个字,李铎不禁一愣。他转首望向徐成淼,而徐成淼也疑惑的摇了摇头,表示自己并不知情。 李铎思索一下,吩咐道:“宣密使觐见。” 门外的卫兵应了声是,领着一个身穿玄色朝服的官员走进房间。 李铎和徐成淼一见此人,都略微感到有些讶然。因为这个所谓的密使,他们认识。 此人名叫商逸云,官拜钦天监的监正,主司观察天象、推算节气、制定历法等事宜。商逸云曾在终南山修过道,所以在朝中又被戏称为“商道长”。他今年将近七十的高龄,乃是三朝元老,虽然职位不高,但是也颇为受人敬重。 太子李铎眼见是他,不禁问道:“原来是商司天,你怎么会来到幽州呢?” 商逸云先是颤颤巍巍的施过叩拜之礼,然后才慢悠悠的起身答道:“启禀殿下,老臣奉陛下之命,特将国宝护送至此地,呈交殿下收管。” “哦?竟有此事?”李铎好奇的问他:“究竟是什么镇国之宝,不随朝廷迁移西蜀,反而要急着送到本宫这里?” 不仅仅是他,房间里所有的人心中都有此疑问。 只听商逸云耐心解释:“殿下您有所不知。此宝乃是高祖皇帝传承下来,叫做浑天观象授时仪。它不仅可以校准星位、观测天象节气的变化,而且还能通过内部的机关运转来推演历法,可谓是社稷重器。更重要的是……” 商逸云稍微停顿了一下,着意强调道:“之前老臣也不知道,还是陛下亲口讲的。此宝在推演到大唐立国后第三百年时,会显示出一副星图,而它所对应的山川地形,埋有高祖皇帝留下的巨大宝藏。据说那里面存放的,都是前朝隋炀帝搜刮天下得来的财宝,金山银山多得数都数不清。” 李铎吃惊的瞪大眼睛:“你不是在说笑吧?居然会有这样的事?” “老臣惶恐!”商逸云吓得倒头跪拜:“老臣胆子再大,也不敢欺君罔上啊。这个消息是陛下在前些日子告诉老臣的,绝无半点虚假篡改。正是因为这个缘故,所以陛下才没让老臣随秘书省一起迁往益州,而是乔装改扮,护送浑天观象授时仪到殿下这里。” 李铎赶忙说道:“商司天不必如此紧张,本宫也是无心之语。此宝现在何处?” “就在外面的马车里。” 李铎吩咐道:“那好,抬进来让本宫看看。” 商逸云正要向外面传令,徐成淼突然道:“且慢!殿下,宝物搬进来之前,请允许微臣先去验看一番。” 李铎知道他性格谨慎,担心其中有诈,所以要亲自检查商逸云带来的宝物和随员,以便确定安全无虞。 于是他点点头,示意徐成淼自便。 约莫过去一柱香的功夫,徐成淼自外面回来,身后还跟着八名士兵,抬着一个三尺见方的铜质器具。 粗略端瞧,这座近似于球形的铜器之上,密密麻麻的刻满了星座和文字,数条带有刻度的轨道框架,交错环绕在铜器四周。 也许是因为历时久远的关系,整个器具到处都是斑斑锈迹。 商逸云不好意思的介绍道:“殿下恕罪。臣等原先不知此宝竟然蕴含着天大秘密,还当是跟其他寻常浑天仪一样,只是观测星象的工具,所以疏于保养。倘若因为锈蚀损坏,耽误了朝廷大事,那可真是罪该万死了。” 李铎心道,想必历代先帝早已经将宝藏星图推演拓印下来了,这才会把浑天观象授时仪交由钦天监保管,否则怎么能任由这关系惊天财富的宝贝在外面日晒雨淋? 估计皇叔是怕将地图直接送来,难免在半路上发生什么意外,所以便干脆命商逸云把原始器具直接运到幽州,好让自己利用巨大的宝藏兴兵救国。 如此说来,这商逸云也不愧是修为有道的三朝元老。放着如此诱人的富贵,他没有在途中携宝潜逃,而是仍然不辞辛劳的跋涉千里,忠诚履行自己的使命。 想到这,李铎欣然道:“商爱卿,你送宝有功!来日本宫驱除胡虏,多半还要靠这份先祖传下来的宝藏呢!” 商逸云也老怀欣慰的说:“殿下折杀老臣了。能够为国尽忠,那是臣的荣耀,哪里敢称半点功劳。若是能为陛下和殿下稍作分忧,老臣就是死也瞑目了。只不过……” “不过什么?”李铎好奇道。 “不过……这浑天观象授时仪是否真能推演三百载宝藏星图,老臣也没有把握。”商逸云略显担忧的说:“接到陛下的旨意,老臣便匆匆上路,至今也未曾专门验证过。” 李铎表示理解的点点头:“这个本宫明白。毕竟事情紧急,突厥人围城在即,你们也不敢有半点耽搁。而且这一路上还要避开叛军耳目,能把宝物完好无损的送给本宫就非常不易了,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推演呢?” 他稍微沉吟片刻,接着说:“不如这样吧,你就在此cao作宝器,给本宫当面演示。” “这……”商逸云犹豫道:“殿下,如此机密之事……” “没关系!这里全都是本宫信得过的人。”李铎毫不在意的说:“他们绝不会有丁点觊觎财宝之心,亲眼看到也无妨。再说,日后还要靠他们去给本宫把金山银山搬回来呢。” 商逸云点点头:“殿下说的是。既然如此,那么老臣便在这里当场推演,也算真正的完成圣命。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