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四十一章 欲挽狂澜 (第2/2页)
蕊姬慌忙施礼道:“殿下折杀贱妾啦。能服侍殿下,是贱妾几世修来的大福分,万万担不起辛劳二字。” 李铎笑笑,说:“你们夫妻二人呐,都是持礼到生分的地步。果然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。如今都这般田地啦,还讲那么多君君臣臣的作甚?” 张波在一旁劝道:“殿下,请恕臣无礼,不管到什么时候,君臣法度不可废。您也一定要振作起来,微臣坚信,咱们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。” 李铎兀自摇头,苦笑着说:“渡过难关吗?那又能怎么样呢?先不说大规模的内战如何了结,光是八十万突厥大军,是说过就能过的吗?” “唉——,臣也正在为此事发愁。”张波长叹道:“就算没出眼前这档子事,朝廷集结左右屯卫军、左右武威军、左右神策军,再加上安西都护府余部和西北各州府兵,满打满算也不过四十多万人马,才刚刚是人家的一半。现在内部又生战端,防御帝都的力量已经薄弱到可怕的程度,朝廷极有可能……” 李铎知道他想说却没敢说的是什么,懊悔道:“原先太祖定都长安,后来历代君王又着力修造洛阳,想的就是两都互为依凭。一旦帝都出现大变故,朝廷还可以东迁避祸,拥有战略回旋的余地。可是如今倒好,两面夹击……唉,都怪本宫太任性,误信jianian臣佞党,致使我大唐危矣!” 张波怕太子太过郁结,反而伤了身体,赶忙把话题转移开:“殿下,蒯印说的话,您相信吗?” 李铎本来还在烦闷自己犯下大错,正伤心不已,听张波如此问,不禁有些疑惑:“你是指哪件事?他说了那么多话。” “就是北衙明鉴司要刺杀您的事情。”张波低声道:“您信他吗?” 李铎思索片刻,说:“本来还将信将疑,可是因为昨夜紫微宫的大火,本宫不由得更确定了几分。他们总不能只为了圆个瞎话,搞出那么大动静来诓骗咱们吧?” 张波摇摇头,沉吟道:“微臣并不这么想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如果昨晚真是徐成淼他们干的,不也是咱们恰好离开紫微宫后,才发生的吗?” “你的意思是,”李铎顺着他的思路边想边说:“也有另一个可能,就是徐长史在确定咱们安全的情况下,故意为之?” 张波兴奋道:“不能排除这个可能啊,殿下。虽然还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,但是微臣更愿意相信这种可能性。” 李铎连连摇头:“不不不,张波,你的想法还是太幼稚啦。政治这个东西,往往是最现实,也是最务实的。如果我是皇帝陛下,也一定会做出同样的判断,除掉太子才是目前最佳的选择。” 突然间,李铎好像悟出什么似的,愣怔了好一会儿,才喃喃道:“对啊,本宫怎么没想到呢?本宫为什么没想到呢?” 张波是个机灵通透的人,话聊到这份儿上,太子此时心里究竟在想什么,他立时反应过来:不好! 通过长期的相处,张波对这位李铎殿下早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。 太子的本质并不坏,也没有什么天大的野心,更不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。 他只是年轻。 年轻人特有的那份冲动、迷茫和不安分,在李铎身上都有。再加上皇位继承人这个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”的身份,和从小没爹疼没娘爱的可怜境遇,才造就出如今这样一位不同寻常的太子殿下。 但是,不论李铎怎样任性胡为,在他的心中,大唐帝国的分量还是最重的。 因为他身体里流动着的,毕竟还是太宗皇帝传承下来的热血。 此时此刻,帝国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,即便这一切并不完全是由李铎一个人造成的,可是只要能够有机会力挽狂澜,这个年轻人还是会冲动起来。 而李铎所想到的拯救大唐的最佳方法,就是“除掉太子”。 既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瓦解叛军,那究竟是由明鉴司动手,还是由自己动手,又有什么分别呢? 张波也正是明白这一点,才心叫不好的。 他本来是为转移太子的注意力,好让李铎不要太过纠结以往的错误,才临时提起朝廷行刺之事。万万没有想到,这个话题却好像点燃引信一般,反而触发了更大的火药桶。 张波战战兢兢的问道:“殿下,您到底在说什么?” 李铎若有所思的看了张波一眼,淡淡的回答:“哦,没什么。方才本宫恰好想起一段在帝都时的往事,不由得有些分神。没事的。” 看他这副神情,张波心中的焦虑更增添了几分。可无奈的是,像这种问题,如果对方没有明说,自己也绝不好没头没脑的瞎劝。 还能有什么办法呢?从今天开始就别睡觉啦,两只眼睛死死盯紧这位大爷吧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