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四十四节 (第1/2页)
米青赢了。· 这个结果不算意外,但是过程相当意外。 这三个人谁赢谁输,都很正常。 不正常的是票数。 米青竟然第一次投票就获得了半数选票,得到了53%,虽然没有得到绝对多数,跟潘训进行了第二次决选,结果这次以65%的高票当选。 中国惯例,胜选后有庆祝晚宴,各国公使,现任总统都会来祝贺。 各界名流当然也会受邀,杨潮当然也算名流,他也参加了。 杨潮看到各国公使虽然目的不同,利益不同,但一个个身材飞扬,相当的从容安逸。 很显然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。 英法德是最有理由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,英国和中国在广东的合作,已经收到了巨大的利益。 广东在新安县、香山县、番禺县、东莞县,各修建了一座5万吨级的级大港,扩建了港九的维多利亚港,加上还有黄埔、佛山等一系列珠江水系的中小港口,广东建设了一个庞大的港口群。 这些基建项目,需要的资金极为庞大,总计加起来达到8ooo万之巨,而其中英国人提供了5ooo万资金,不是中国市场筹集不到这么点资金,而是英国人通过各种手段给自己争到的利益。 有港口,当然要有造船厂,每一座港口都有一座大型造船厂,既建造各类船舶,也负责为过路商船提供维修服务。有造船厂,就要有钢铁厂,番禺开建了规模庞大的钢铁工业区,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ooo万吨的产能。 造船厂加钢铁厂项目,又是5ooo万两的投入,也都是英国人提供。 不过英国人提供了资金,这些钱又大部分流回了英国,因为许多设备用的是英国设备。比如船用钢材冶炼,就是全套的英国设备。港口的技术甚至管理人员,也都是英国人,全面引入了整套的英国港口管理运营方式。毕竟英国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,拥有的港口运营和建设经验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。 但决定性的原因是,杨潮为了将英国拉到自己的马车上,主动加紧跟英国的合作,才给了英国如此大的利益。广东地方则为了展广东经济。急于引入一批先进的大型项目,英国是最好的选择。 法国则在云南和广西得到了很大的利益,他们在广西推动了桑蚕产业的展,给这个落后地区直接带来了一个支柱产业。广西的气候条件,确实十分适合桑蚕产业的展。法国人在蚕种和高档丝绸产业方面,依然是全世界最达的国家之一。 通过在广西的扩张,跟广西的合作,生产出了海量的生丝出口法国,维系了法国丝绸竞争力。而广西这个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,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了桑树这样的经济作物。开办了规模化的现代化养蚕场。资本家则建立了为数众多的缫丝厂等现代化工厂。这个项目对广西的展,在工农业两方面都有重大意义。 在云南法国人则跟中国资本合资建立了铜矿冶炼,电线电缆生产工厂,在这个偏远的地区,建立了技术前沿的电力产业。 德国更不用说了,青岛现在的情况,虽然比过去好了一些,但依然有18o万德国人,德国日渐繁荣的经济,也不过让2o多万人离开中国回国。因为德国人在青岛已经安家立业,很多人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。 相比英国在广东只集中在港口码头,造船、航运产业,法国在云南围绕铜矿进行拓展。·在广西围绕桑蚕进行经营,德国在青岛的利益是全方位的,轻重工业、商业运输,整个经济链中,都渗透了德国利益。 这些人也分别跟杨潮寒暄了几句,法国公使对在云南建设水电厂十分感兴趣。他表示一旦将云南的水力开出来,足以供应大半个东南地区的电力,足够云贵、两广四个省使用,甚至还有余力支撑四川省的消耗。 英国人则希望跟中国在长江流域进行合作,相比广东,历史上英国就更重视长江流域,这里是他们的势力范围,但现在当然不是了,英国很希望在这个地区再次得到垄断性利益,他们有对于这个地区的知识储备,一旦中国人允许,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迅将过去失去的利益恢复过来。 当然英国人认为,如果双方合作,是很容易做到双赢的。只是上海那里不用想了,那里现在是国际大都市,所有国家在那里都可以寻求到自己的利益。英国人对汉口很感兴趣,武汉长江大桥的修通,让汉口的潜力大大激,过去就是长江流域仅次于上海的大商埠,现在则更吸引人了。 德国人有兴趣加深双方的贸易,他们对中国跟荷兰、丹麦、瑞典等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