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:天之处刑者  (第2/3页)
不寝不息,风雨是谒。是烛九阴,是烛龙。”    这是个典型的,分类为神的存在。    老规矩,解释神,先追溯它最古的含义。    而最古的含义,我们就得看甲骨文。    金文是西周的文字,甲骨文是殷商的文字。因为我国是象形文字体系,所以一脉相承,且能从象形中理解含义。    那么甲骨文的神,怎么写呢?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,那个字是‘电’。    你们可能要说,不是说神字吗?怎么扯电呢?    然而没错,甲骨文里,这俩是同一个字!    象形来看,就是一道闪电!    ‘’大概就长这样,一个反向S,我实在是打不出来了。    总之就是电字,它也确实被当做电的意思来用。    可是为何,要说它也是神字呢,是因为有些甲骨文段落,它确实又被当做神字来用的。    很多甲骨文的额外含义,都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破译的。    殷商人是个迷信的部族,他们大量地要运用‘神’这个字,所以学者们联系上下文就发现,怎么应该是‘神’字的地方,却都写着‘电’?    由此可知,甲骨文里,电这个字的另一个含义,就是神。    奇怪,殷商人不是崇拜鸟吗?怎么以电为神?由此侧面佐证,在甲骨文之前,一定还有更早的文字!    甲骨文绝对不是汉语的最早形态,它一定还有个更原始的体系。    扯远了,总之,相关的专家们解释,以电为神很正常。    汉语里,经常有一个字,代表多个含义,毕竟我们的文字体系就是这样,象形、延伸,有广义、有狭义、有名词动用之类的。    古人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,风雨冰霜都觉得神异,而自然现象之中,最令人震撼的,无疑是‘闪电’!    所以上古之人,发明了‘电’这个字之后,又延伸出‘神’这个意思,表示人类不可理解,令人仰望,充满力量,神异无比等概念。    这是主流解释。嗯,我无法反驳,这大约是最合理的解释了。    我个人也是支持这个解释的。    我国‘神’这个字的意思,其最早就来源于古人对于闪电的不理解,完全说得通啊,    之后的金文,神字就在电字的基础上,发生了变化。    周朝人给‘电’字,加了个偏旁部首,是个用祭台去祭祀的象形。    左边一个祭坛,右边一道闪电。    这就是金文里的‘神’字,也给后来的篆文,隶文,乃至现代汉字,奠定了基础,之后都是在简化金文的象形结构了,以至于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神这个字。    嗯,非常合理,但是却和山海经的分类格格不入。    因为按照这种说法,上古夏朝以前古人眼中的神,就是指天神、神仙、超自然,无比神异的意思,跟我们现代一样。    那么联系山海经通篇,就很奇怪了。    比如“有神,人面兽身,名曰犂。”    这个叫犂的神,它的特色就是人面兽身……好吧,古人看到这东西不能理解,感觉很神异,又觉得他很牛叉,心生敬畏,所以称之为神?    那么为何“有兽焉,其状如豹而长尾,人首而牛耳,一目,名曰诸健。”却是兽类呢?    还有“有兽焉,其状如犬而人面,善投,见人则笑,其名山挥,其行如风,见则天下大风。”    都这都是人面兽身,甚至也很神异,为何不是神类?而是‘有兽’?而是兽类?    可能有人要问,也许是那个东西更像人,所以称之为神。    OK。    “羽民国在其东南,其为人长头,身生羽。”    “有牛黎之国。有人无骨,儋耳之子。”    “有人焉三面,是颛顼之子,三面一臂,三面之人不死。”    为何这些又都是人类,同样怪异至极,为何分别是人、神、兽?分得这么清楚?    难道是因为力量?神拥有强大的神力?    首先我们排除掉真正的超自然,也就是说,被称为神的东西,是因为古人看起来,觉得他很牛·逼?    OK。    “西海之南,流沙之滨,赤水之后,黑水之前,有大山,名曰昆仑之丘。有神,人面虎身,有文有尾,皆白,处之。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,其外有炎火之山,投物辄然。有人戴胜,虎齿,有豹尾,xue处,名曰西王母。此山万物尽有。”    注意,结合山海经其他的关于陆吾的描述,我们可知,这个‘人面虎身’、‘有文有尾’的神,就是昆仑的守门神陆吾。    而根据山海经里其他关于昆仑的描述,我们也知道,昆仑丘的主人,是西王母。    这里西王母的分类……明确写了,‘有人’!‘有人’!‘有人’!    昆仑西王母是人类,而神陆吾,则是守门的。    怎么回事?作者怎么回事?竟然不给西王母分类为神?    这可是西王母!山海经作者之后三千年,无数的后人都把她当成神仙来拜,山海经的作者,你身为老祖宗,怎么跟我们理解不一样?你竟然说她是人?    好吧,我总不能说:“你只是山海经的作者,你懂个屁的山海经。”    这太扯了。    还是那句话,一切以山海经为真实,作为基本前提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